“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震减灾日。
l 防震知识小常识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呢?
l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家庭成员平时应学习地震知识,尽可能掌握自救方法,切记盲目外逃避震,跳楼等。
(2)熟悉逃生路线和避震地点.
(3)加固室内家具杂物,防止震时翻倒跌落造成伤害。
(4)准备避难和营救用品,如手电、打火机,够三天的视频和饮用水、药品等。
l 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避震
容易形成的三角空间,如: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1)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2)就地蹲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3)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跨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户外的避震
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于,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誉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口、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