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富力小学“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暨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研修活动——数学专场
为了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于2023年11月9日如期举行了“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暨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研修活动——数学专场,本次活动邀请了天津市河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孙枚老师莅临我校开展数学教研交流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学校本着立足课堂,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原则,安排了孙学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和张婧怡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两节课,专家结合这两节课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指导,意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讨将新课标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落深。
第一节课孙学芳老师利用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小视频导入这节课,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视频中介绍了不同大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顾以前所学的常用面积单位,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物体的面积的大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接着让学生发现视频中提到的面积单位,从而引出这节课课题: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孙学芳老师介绍了北京市的面积和鸟巢的面积,从而提到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借助阶梯和平台,孙学芳老师借助前面的复习环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搭建了一个阶梯,使知识能够顺利迁移和过渡。
在这里,孙学芳老师告诉学生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探究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为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更加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整节课孙学芳老师创设了很多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节课由张婧怡老师执教《比的意义》。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张婧怡老师适时通过视频播放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情景,张婧怡老师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展示的两面国旗都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的比。在学习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时,张婧怡老师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学生自学课本也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相信学生,这样的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张婧怡老师将比和除法、分数进行了对比,使学生明确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



两节课结束之后,天津市河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孙枚老师对于两节课和两位老师及其他参会老师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对于《比的意义》这节课,孙枚老师首先给与了极大的肯定与赞赏,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孙枚老师提出:比的价值是什么?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孙枚老师强调数学是来刻化现实世界的,比也是用来刻化生活实际的,新的课标更重视数学的本质,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感受比的刻化功能。根据本节课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孙枚老师建议可以适时出示各种情景下的大小不一样的国旗,让学生感受几种国旗的形状一样吗?这时候就要借用比的刻化功能,挖掘数学本质的东西,让学生体会虽然几种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相同,可以适时出示国旗法。孙枚老师提出:思考一节课要从“为什么教、学生学有什么用、怎样让学生感受”等几方面进行思考。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节课,孙枚老师也给与了赞赏和高度的评价。孙枚老师提到了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如何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孙枚老师提到了迁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在探究平方千米和公顷有多大、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学校区域,让学生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再将研究的区域范围扩大到学校周边,让学生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样比较大的面积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体现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


最后,河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孙枚老师强调对于一节课,教师的设计和驾驭很重要,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有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次感谢孙枚老师的精彩点评与指导,为老师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让老师们从一个教学环节、一节课出发,感悟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体现。相信梅小老师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不断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