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宣传专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和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对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活动要求,学校开展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旨在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电脑上网安全
1.在上网过程中,无论是登录网站、电子邮件或者应用程序等等,帐号和密码是用户最重要的身份信息,因此帐号和密码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旦丢失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注册和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
2.密码的设定一定要科学严谨,不可过于简单,尽量使用字母和数字相结合,具有一定长度的密码。
3.个人帐号和密码信息不可泄漏给他人。
在网吧等公用计算机上使用时切勿开启“记住密码”选项,使用完毕后应安全退出,重新启动电脑。
4.设置浏览器的安全等级。
我们常用的浏览器都具有安全等级设置功能,通过合理地设置可以有效过滤一些非法网站的访问限制,从而减少对电脑和个人信息的损害。
5.坚决抵制反动、色情、暴力网站。
一方面这些不良信息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很多非法网站会利用浏览器漏洞对用户进行各种攻击。
不要随意点击非法链接。
下载软件和资料时应选择正规网站或官方网站。
二、手机上网安全
1.关闭常用通讯软件中的一些敏感功能。如微信里的附近的人 微信隐私里“允许陌生人查看照片”等。
2.不能随便晒家人及住址照片。长期这样下去,只要经过别人稍加分析汇总,你所晒出来的信息就会成为一套完整的信息,这就暗藏着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
3.不要随便在网上测试相关信息。有的网站搞调查,问你的年龄、爱好、性别等等信息,你若为了一点小利益去做的话,这些信息就可能被人家利用起来,将你的信息逐渐总结,卖给别人盈利或威胁到你。
4.不要随意扔掉或卖掉旧手机。尤其是那些涉密的旧手机,可能出了些毛病你就打算卖掉或扔掉。千万不要这样,一些人就可以恢复你的数据,这其中暗藏着各种危害,你是无法预测到的。
5.软件安装过程中不要都“允许”。尤其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安装软件过程中,有的软件提示你是否允许安装全部服务,比如获取你的位置,读取你的电话记录等等,这种情况下,要千万小心,不相关的服务不能允许,或者不安装此软件。
6.不要随便接入公共WIFI。公共WIFI中有些是黑客获取你手机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可能直接盗取你的敏感信息,如卡号、账户密码等。所以,到公众场合后,有免费WIFI也不要随意接入。
7.不要随意发给别人验证码。验证码可以说是保密的一道重要防线,一旦突破了,那么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后果等着你。
三、网络购物安全防范
1.购买前要留意商家信誉
确定购买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卖家的信誉度。卖家的信用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要注意选择合法的网站和商家,一般正规网站都应标注网上销售的经营许可证号和工商机关红盾检验标志。而且,网站应当持有ICP证书,消费者可通过查看网站主页最下方商家的数字证书来验证其“身份”。
2.不要被低价商品迷惑
特别是名牌产品,因为知名品牌产品除了二手货或次品货,正规渠道进货的名牌是不可能和市场价相差那么远的。
3.小心商家的文字游戏
当遇到字意模棱两可的介绍时,一定要向卖家询问清楚,以防有些不良卖家玩文字游戏。
4.最好通过第三方支付
网上购物最好通过安全可靠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来实现,尽量选择货到付款或交易平台提供的诸如支付宝等带有第三方保障功能的支付方式。同时,使用银行卡进行网络支付时,千万注意不要在网吧电脑等公共设备上使用;最好有专用账户或专用卡作网上支付用,并且卡内不要放太多的现金。如发现问题,及时与银行联系。
5.邮费太高要小心
购买之前,要跟卖家事先做好沟通,因为地域的关系邮费通常和所标价格不同,以防卖家把商品的价格订得很低,但是邮费却很高。
6.保存原始证据
对于价格比较高的大宗货品,最好不要在网上购买。如果一定要买的话,则应该向卖家问清来路,并最好要求其开具发票。无论商品价格是否昂贵,消费者都应注意保存和卖家之间的往来邮件、聊天记录,以为日后维权留下证据。
四、常见网络诈骗手法及防范:
1.冒充即时通讯好友借钱
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向事主的聊天好友借钱,如果对方没有识别很容易上当.大家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2.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进行诈骗
常见的诈骗方式一是低价销售游戏装备,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的方式,待得到钱款后即食言,不予交易;二是在游戏论坛上发表提供代练,待得到玩家提供的汇款及游戏账号后,代练一两天后连同账号一起侵吞;三是在交易账号时,虽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待玩家交易结束玩了几天后,账号就被盗了过去,造成经济损失。
3.交友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网站以交友的名义与事主初步建立感情,然后以缺钱等名义让事主为其汇款,最终失去联系。
4.网上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手机用户、邮箱用户、即时通讯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用户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会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用户一次次汇款,直到失去联系。当收到一些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请大家千万不能相信。
5.“钓鱼网站”诈骗
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银行、金融机构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得受骗者个人帐户信息进而窃取资金。因此,在访问些类邮件和网站时一定要仔细甄别,认真核实,切勿着急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