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富力小学加强学校作业管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市教委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教规范〔2019〕18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作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孙克强
副组长:贾明宇、樊燕
组 员: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及班主任
2.明确作业性质。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每位教师要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通过精心组织并有效实施作业,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学习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业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面育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资建设、做好新时期家校共育的有效抓手。
4.做好作业管理统筹规划。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深化改革、综合施治,强化保障,科学规划,做好作业的统筹管理。遵循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做到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完善制度,确保作业管理的有效落实
1.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加强作业的设计、审核、反馈等全过程管理,建立年级组、学科组统筹协调机制,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
2.强化作业总量控制。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规划,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确保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通过微信或QQ等方式传导学习和作业压力,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鼓励作业分层设计。为使每名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的吸收和掌握,鼓励各科教师基于学情分层次布置作业,布置可选择性作业,自编作业或改编现成作业。如:我能行(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是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的,)我挑战(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进行挑战)。
4.重视作业批改反馈。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确保教师做到合理使用多种批改形式,对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教学难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
5.健全家校共育机制。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作业观,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要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如:在校完成知识性作业,居家完成实践性作业(每天关注一则国家时事或新闻、完成一项家务劳动、进行一项体育锻炼等),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三、细化要求,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
发挥学科组集体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重点关注作业设计与布置。
1.科学有效设计作业。立足学生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配置要有梯度,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学校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团队自主编写作业,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和重在合作体验的项目性作业;鼓励音乐、美术、体育及科技等学科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2.加强作业实施全过程指导。全面提高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专业能力。学校教务处要通过学科教研、课堂听评课、作业检查、信息反馈等多种方式,全面分析和掌握作业现状,指导各科教师有效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学校要围绕作业选用与设计等主题开展校本研修,指导教师严格遵循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编制与实施能力。确保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四、加强监管,强化组织保障
1.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建立符合各年级学生实际的作业管理长效机制,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
2.加强督导评估。学校要将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
3.宣传推广经验。学校领导小组要定期开展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管理情况调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老师们积极探索和改革作业管理方式,深入挖掘提炼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管理的典型经验与做法,加强宣传推广,以点带面,扩大示范引领,促进我校不断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 设立作业公开监督电话:28389021
|